微化工技术——微反应器中研究伯醇氯脱羟基生成烷基氯化物案例

伯醇氯脱羟基生成烷基氯化物

分类关键词:基础研究、微反应、取代反应、伯醇、烷基氯化物

背景介绍

伯醇转化为相应的氯化物是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且广泛使用的反应,烷基氯化物是各种合成转化非常有用的构件,故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

1617884534(1)

图1.伯醇直接氯脱羟基成n-烷基氯化物

传统工艺分析

反应特性

传统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

u                      放热反应;

u                      液-液两相反应。

l                      使用氯化剂既不经济又不安全,也不环保,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制备。

微反应技术

所有连续的高温/高压流动实验都是在图2微反应器系统中进行的,该系统包括加压溶剂/试剂输入存储,耐腐蚀双对注射泵(一对由50 μL和100 μL注射器组成)、加热器模块、1 mL硼硅酸盐微反应器、5 mL聚四氟乙烯环路试剂注射器和耐腐蚀背压调节器。流动实验采用双进料概念(水进料甲和有机进料乙)。注射泵A将水泵入聚四氟乙烯回路系统中,将30%的盐酸驱动到1毫升芯片中,用注射泵B将相应的正丁醇直接泵入芯片中。反应混合物离开微反应器后,通过背压调节器,随后被收集用于分析。

1617883382(1)

图2.微反应器系统。1加压溶剂/试剂输入库;2耐腐蚀双对注射泵;3芯片加热器;41毫升内部容积硼硅酸盐微反应器;5试剂注射器;6背压调节器。微反应器芯片插图,4安装在芯片加热器3内。

技术优势

物质

反应温度(℃)

停留时间(min

产率(%)

正丁醇

150

15

96

正丁醇

160

15

99

正己醇

160

15

84

正己醇

170

15

93

正己醇

180

15

95

正癸醇

170

15

61

正癸醇

180

15

64

正癸醇

190

15

57

实验证明了伯醇正丁醇、正己醇)采用微反应器可以在高温/高压工艺用30% HCl水溶液进行氯脱羟基反应,以高产率和选择性提供相应的正烷基氯化物。由于微反应器更高的界面面积扩散速率在温度为170和180℃时,连续流动实验得到的转化率比间歇实验高3 - 5%。制备正丁基氯和正己基氯的最佳条件是使用微反应器,反应温度为160 ~ 180°C背压20 bar,停留时间为15 min。

结论

采用高温高压连续流工艺,将相应的正烷基醇与30%盐酸水溶液直接进行非催化氯去羟基化,可获得高收率和高选择性的正烷基氯化物避免了有害副产物形成。这种无催化剂和无溶剂的方案代表了一种从伯醇直接绿色合成正烷基氯化物的高效安全的方法,为从间歇到连续成功转换开辟了一条将高温/高压方案扩展到工业相关规模的途径。

参考文献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12. 17(1), 152–157.

2021-08-12 08:59

相关新闻